结核作为常见且顽固的呼吸道传染病,至今仍是全球公共卫生的一大挑战。结核病主要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可侵犯人体多个器官,以肺部受到损害的肺结核较为常见。
01诊断标准
根据我国肺结核诊断标准,成人临床诊断病例是指排除其他肺部疾病,同时符合下列中一条:
1、肺结核临床表现和胸部影像学表现;
2、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中度阳性或强阳性;
3、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及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
4、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及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
5、肺结核胸部影像学表现及肺外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结核病变者;
6、气管支气管结核临床表现及支气管镜下结核表现可诊断为气管、支气管结核;
7、结核性胸膜炎临床表现,胸腔积液为渗出液、腺苷脱氨酶升高,结核菌素皮肤试验中度阳性或强阳性或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或结核分枝杆菌抗体阳性,可诊断为结核性胸膜炎。
患者确诊需要病原学或病理学检查阳性。对疑似肺炎患者但又暂时不能确诊时,可进行诊断性抗感染治疗 2 周;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具有明显抗结核活性的药物不宜用于诊断性治疗的选择。通过抗感染治疗后,仍怀疑患有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可以采用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方案,推荐使用初治敏感肺结核治疗,用于一般诊断性治疗方案需要 1~2 个月。
02结核分枝杆菌感染临床诊断方法
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的临床检测方法包括病原学检测、病理学检测、免疫学检测、介入学检测、影像学检测以及其他检测手段。
1、病原学诊断检测方法有:抗酸染色涂片法、分枝杆菌分离培养法、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和分子生物学方法。
2、病理学诊断检测方法有:病理学诊断是疾病诊断的最后手段,被誉为检测 「金标准」。传统常规病理学检查,或因标本采集局限,检出率不高。免疫组织化学法由于抗原或抗体的纯化问题,在结核病诊断方面的特异度不高。随着分子生物学与病理学相结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性,为结核病及耐药结核病的早期快速诊断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3、免疫学诊断检测方法有:结核菌素皮肤试验(TST)、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及血清结核抗体的检测。用于诊断潜伏结核感染(LTBI)或者辅助诊断结核。
4、影像学诊断:影像学技术在结核病原学结果阴性的结核诊断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5、介入学诊断检测方法:经皮肺穿刺活检术、支气管镜技术和胸腔镜技术,通过对介入性操作取得的标本进行病原学、病理学和分子生物学检测来诊断结核病及其他肺部疾病。
6、其他诊断检测方法有:
1)腺苷脱氨酶(ADA)
ADA 活性水平检测对结核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尤其是对结核性胸(腹)膜炎和结核性脑膜炎等的鉴别诊断。胸腔积液 ADA 活性水平高低顺序依次为结核性 > 癌性 > 非特异性胸(腹)腔积液,以高于 45 U/L 为分界值,诊断结核性胸膜炎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ADA 活性水平在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化脓性细菌、间皮瘤等所致胸(腹)腔积液有时亦升高,应予以鉴别。
2)红细胞沉降率(ESR)
ESR 是传统的临床感染性疾病常见检测指标之一,活动性肺结核增高明显,特异性不高。
3)血清肿瘤标志物糖类抗原-125(CA-125)
有研究显示,肺结核感染患者血 CA-125 水平升高。但应鉴别 CA-125 在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肺癌、卵巢癌、结肠癌等情况中的增高。
03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诊断检测方法
1、结核菌素试验(TST)
结核菌素试验通过注射结核菌素(PPD)于人体前臂内侧,观察注射部位皮肤是否出现红肿或硬结来判断是否感染过结核杆菌。该方法操作简便,成本较低,适用于大规模筛查。但 TST 检测的特异性不高,存在假阳性的可能,尤其是接种过卡介苗的人群。
结核菌素试验包括皮内注射法、皮上划痕法、多刺试验法和高压喷射器注射法等,其中皮内注射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2、γ- 干扰素释放试验(IGRAs)
γ- 干扰素释放试验也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免疫细胞免疫反应试验。是一种基于细胞免疫反应的检测方法,当人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后,会形成致敏的 T 淋巴细胞。当再次受到结核分枝杆菌特异性抗原刺激时,这些致敏的 T 淋巴细胞会释放较高水平的 γ- 干扰素(IFN-γ)。通过对 IFN-γ 的检测,可以判断机体是否感染过结核分枝杆菌或隐匿性结核。
有研究表明,如服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某些抗抑郁药物、T 细胞活化抑制剂或者严重的细菌感染、烧伤、HIV 感染、抗结核治疗、年长等都可能导致 IGRAs 假阴性。妊娠、衣原体感染、内毒素污染 IGRAs 可能出现假阳性结果。
IGRAs 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能够准确识别结核感染,且不受卡介苗接种的影响。
3、结核分枝杆菌培养
结核分枝杆菌培养方法准确性高,但培养方法均耗时较长,一般需要数周至数月时间,且对实验室条件要求较高。因此,结核分枝杆菌培养通常用于疑难病例的确诊或科研工作。
4、分子诊断技术
主要有结核分枝杆菌 / 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Xpert)、环介导等温扩增技术(LAMP)、熔解曲线法、线性探针技术(LPA)、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NGS)、基因芯片技术等。
1)Xpert 检测
该技术可对结核分枝杆菌 DNA 以及利福平耐药突变基因进行检测,是一种半巢式实时荧光 PCR 体外诊断技术,用于诊断结核病和利福平耐药结核病。该方法全过程仅需约 2 h,操作简单。Xpert 阳性提示存在结核分枝杆菌,但不能判断是活菌还是死亡菌或菌体碎片,不能用于抗结核治疗的效果及结核病复发判断。
2)NGS 检测
NGS 是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微生物 DNA 或 RNA 序列的检测技术,宏基因组高通量测序技术是对临床样本中微生物和宿主核酸的测序分析。该技术功能强大,无论是致病菌还是定植菌的呼吸道病原菌均可被检测出,所检出的序列是否为致病菌序列需要结合临床合理分析解读。
肺结核的诊断,建议首选病原学诊断方法,NGS 可作为补充的诊断方法,结果的临床意义尚需要大规模的临床验证。
5、痰液涂片法
痰液涂片阳性仅说明标本存在抗酸杆菌,但确诊需要进一步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或非结核分枝杆菌或麻风杆菌等。痰液涂片法对疑似肺结核等呼吸道疾病的患者,是一种简便、快速、经济的筛查方法。
6、抗原和抗体检测
结核分枝杆菌 IgG 抗体检测主要是检测体内是否存在结核分枝杆菌抗体。结核抗原检测的原理是利用抗原与抗体之间的特异性结合反应来检测样本中是否存在结核抗体。
7、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在结核病诊断中同样具有重要地位。X 线胸片是诊断肺结核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显示肺部病变的部位、范围、形态等特征。此外,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等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够提供更加详细、准确的诊断信息。
04常见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检测方法原理及优劣势
05结核诊断及检测发展方向
1、新型分子诊断技术的研发
深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的基因组,开发新的分子标记物和探针,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2、引入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引入高通量测序技术(NGS)和其他先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快速、准确地鉴定结核分枝杆菌和耐药突变。
3、多联检测策略
结合使用不同的检测方法,如分子诊断、免疫学检测和影像学检查,以提供全面的诊断信息。开发多参数联合检测平台,可以同时检测多个指标,提高诊断的准确性和效率。
4、研发样本采集和处理技术
研发新型的非侵入性样本采集方法,如唾液、尿液或呼气样本,以减少患者的痛苦。改进样本处理技术,如富集、纯化和稳定样本中的结核分枝杆菌,以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5、自动化和智能化检测设备的开发
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如机器人和人工智能算法,来减少人为误差,提高检测速度和准确性。开发便携式检测设备,以满足偏远地区和资源有限地区的诊断需求。
6、加强实验室质量控制和标准化
建立严格的实验室质量控制体系,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制定统一的检测标准和操作规范,以促进不同实验室之间的结果互认和合作。
7、耐药性检测
加强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性检测,及时发现耐药菌株,指导临床治疗和药物选择。研发新的耐药性检测方法和试剂,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
8、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
加强与国际组织和其他国家的合作和交流,分享最新的研究成果和技术进展。参与国际结核病研究和防控项目,共同推动结核病的全球控制和消除。
总之,结核病的检测方法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对于疑似结核病患者,建议尽早接受专业医生的检查和诊断,以便及时发现并治疗结核病。
来源: 丁香园检验时间